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事情的起因是几个月前发生在少华山的一次山崩。
在二十一世纪来说,一次山崩而已,实在无足轻重,但是在十一世纪下半叶,山崩并不仅仅是山崩,还意味着上天对人们的示警。
《西京评论》几个月来契而不舍的就此事发表“评论”,虽然在当时因为王韶的胜利让人们对此不以为然。而王安石也毫不客气的反唇相讥,说那的确是上天在警示某些小人,不过那些小人却是攻击新法的人。王雱为此还写过一篇尖酸的社评,讽刺《西京评论》的自以为是奉天行道,其实不过是些自以为是的腐儒。
但到了二月份,《西京评论》终于找到了一个突破口,最初倡议市易法的魏泽宗,面对着吕嘉问提举市易司的种种盘剥刻敛,愤然感叹自己的主张完全被变样了,而向王安石陈说不果——王安石十分信任吕嘉问,一怒之下,向《西京评论》和《汴京新闻》同时投稿,愤怒的谴责市易法盘剥行商,官府控制货源后,自己取代大商家成为兼并之源,使上下皆受其困。汴京城的商贩因此少了三成以上。而市易司强买强卖,百姓更是怨声载道。
《汴京新闻》身在汴京,早就关注过这个话题,得到机会,立即做成一个专题,批评市易法种种弊端。而《西京评论》更加不会放过这次机会,由市易法而谈到保马法、保甲法、免役法,一个也不放过。
事情很快被每天读报的赵顼注意,他立即命令李向安等内侍去访问民情,又秘召曾布,调查吕嘉问的事情。曾布得到的是密召,自然不敢告诉王安石,他详加查访,和李向安异口同声证明种种情况属实,并且在回报皇帝的奏章中,明确建议废除市易法!
此时赵顼已经有点后悔,曾布在奏章中,提到“今日市易法之弊,竟历历皆如石越当日所言”。他翻出石越当时的奏章,一一对比,倒真似石越能未卜先知一般。老百姓买东西,果然是“买梳朴即梳朴贵,买脂麻即脂麻贵”。虽然一方面觉得石越的才华有点不可思议,另一方面,赵顼却还是想挽回一点面子。
他发了一道内批给王安石,要求他督促吕嘉问一切按魏泽宗当初谋划而行。
王安石正准备和皇帝讨论颁行方田均税法的主张,没想到赵顼却给了他这么一个要求。接到内批后立即进宫的王安石,直接了当的向皇帝询问:“陛下,内批中有‘市易买卖极苛细,市人籍籍怨谤,以为官司浸淫尽收天下之货,自作经营’之语,陛下如此说,必有事实,还请陛下明示。”
赵顼让李向安递给王安石两份报纸,说道:“市易司种种事迹,上皆明列,丞相如何不知?朕又听说市易司竟然立赏钱,抓那些不去市易司进货的商人。这种事情也做得出来,未免离市易法的本意相差太大。”
王安石用眼角扫了一下两份报纸,朗声说道:“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臣就是聚敛之臣,有负陛下了。陛下深知臣的为人,怎么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来呢?”
赵顼摇了摇头,叹道:“丞相,朕不是怀疑你。朕是怕你用的人没有体会朝廷的深意,只知道敛财,这样的话,朝廷才更应当注意呀。”他只差没有点吕嘉问的名了。
王安石见皇帝这么说,知道他怀疑已深,当下说道:“陛下,此事请容臣详查。若真有此事,必定严加约束。”
但是王安石并没有真正的去“详查”,他不知道曾布这个三司使,并不是白当的,他轻易就估算出市易法推行不过一年,居然导致有两万多户商家至少欠市易司钱共二十余万贯的本钱,而吕嘉问很可能就在其中上下其手。所以曾布才出于良知认为市易法非废不可,一年已经如此,还只是开封府一府,如果推行全国,搞不好全国财政就被这个市易法给拖崩溃了。
王安石更不知道,以此为契机,北方各路州府要求废除免役法、保甲法、保马法的奏折,再一次数以十计的飞到皇帝的御几之上。韩琦几封奏折,痛陈新法之弊,几乎到了声泪俱下的地步。而王安石的亲家,枢密使吴充,更是向皇帝说过几次保马法的弊端了——几乎和石越当初料定的一模一样。
※※※
南郊御苑,这是赵顼第二次在这里接见石越。
宋代的皇帝,特别是北宋的皇帝,因为自小和士大夫一起长大,大部分都受过良好的教育,琴棋书画,大抵精通,后世宋徽宗那样的才子皇帝出现,并不是偶然的。赵顼虽然并不以上的才华闻名于世,但是诗词歌赋、丹青书法,却也是无一不通。
石越很幸运的,下得一手臭棋。拼命和赵顼对攻,使尽全力,也是败多胜少,这种刚好差一点的水平,让赵顼非常的喜欢找石越下棋。不幸的是,这个千呛百孔的国家,给这个想要有所作为的青年留下的下棋的时间,并不是太多。
“陛下,我又输了。”石越把手中的黑子投进棋盒中,再次认输。
“不对,你没有输,这次是朕输了。”赵顼叹了口气,也把手中的白子掷进棋盒。
石越一怔,再次看棋盘上的棋势,的确是自己输了,不由抬头看了皇帝一眼。赵顼今天穿着一件雪白的丝袍,上面绣着九条黑龙,张牙舞爪,象征着人间的威权,不过他似乎有点心不在焉的神态。
“石卿,市易法与保马法之弊,竟全然如卿所言,当初未用卿言,哎……”听到赵顼口中的叹息,石越倒真的吃一惊,赵顼这个皇帝,是很少会露出这样的后悔之意的。
石越知道后世之人,出于种种目的,为了给王安石辩护,总是说赵顼并没坚定的推行新法,并且把这个当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重要原因。这种本末倒置的说法,实际对于赵顼而言,并不公平。因为既便是王安石罢相之后,赵顼依然坚定的推行着新法,直到他的死去。而想想王安石新法给这个年青的皇帝带来的巨大的压力,他能坚持到死去,实在是相当可贵的。
赵顼真正的缺点,也是最致命的缺点,是他缺少如李世民那样的雄主的才华,而并非他的意志不够坚定。
此是面对赵顼的感叹,石越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
“石卿,今日这里再无旁人,以朕与卿君臣之得的情份,朕希望你可以说说新法的利弊得失,变法已有四年多,到现在朝廷中依然吵吵闹闹,难道变法真的错了吗?”赵顼的确很烦恼。
石越突然有点同情面前的这个同龄人,即使他是皇帝。
“陛下,变法本身没有错。以免役法为例,在王丞相变法之前,韩琦、司马光这两个反对免役法的人,都曾经上过折子,力陈役法之弊。司马光的《衙前札子》连臣也拜读过。可见原来的役法,实在是到了非变不可的地步。”
石越知道皇帝对自己的信任感再一次加强了,这是他和李丁文当初想好的策略。但是不知为何,他并没有什么很高兴的感觉,此时,他不过按着和李丁文早就制定好的策略,一步步加深皇帝对自己的印象。
“那又是为什么韩琦和司马光要如此激烈的反对免役法呢?如果说执行中官吏不好,导致了新法走样,以他们二人的才干,如果各自掌管一个州郡的话,应当能把那些弊端克服吧?如果多一点能臣干吏来执行,所谓执行走样的弊端,不是可以减到最小吗?”赵顼说出了自己憋在心中好久的话。
石越想了一下,把司马梦求关于南北方对免役法的看法,与免役法的利弊仔仔细细说了一遍。
赵顼专注的听着,似乎非常的震惊。的确,除了石越,不会有人和他讲这些政情。
“原来如此。石卿为什么不在朝会说这些?如果有这许多的弊病,其实是可以修改的。宽剩钱可以不征,而助役钱对四、五等户可以减免。”赵顼总以为一道诏书可以解决许多问题。
石越苦笑了一下:“陛下,不是臣顾忌什么,而是这些事情,臣在京师,也没什么证据可言。不过从民间听来,若无证据,如何说服王丞相。更何况,免役钱现在是西北军费的主要来源,而宽剩钱和助役钱,更是免役钱中的重要部分。陛下想想北方有多少四、五等户和客户,这些人交的钱虽然少,但积少成多,实际上比起一等户交的钱还要多。”
听到石越提到西北军费,赵顼不由怔住了。
知道皇帝会很难取舍的石越并没有继续这个话题,他转移话题,向赵顼继续说起新法的利弊,他细细的列出王安石的种种法令,告诉赵顼农田水利法虽然暂时繁琐,却是善政,终有一天国家要从此得利,而置将法、削减禁军人数,也是值得肯定的。保马法和保甲法利弊难知,不过施行的地方有限,只要谨慎,不至于成为大害。市易法却是没有半点好处,祸害无穷,完全应当废除……
他做中书检正官已有年头,许多数据说来相当的详细,赵顼一边问,他一边答,君臣二人细细推敲,竟然完全忘了时间之流逝。
最佳龙婿 魔有道 *之隐形皇帝 唐朝好医生 从1983开始 我在七零当炮灰 我是一张太师椅,我能修仙 我的黑道男友 精灵,你的三观呢? 大洪奇侠传 勾瘾 泠风记 仙尊,你的熊猫不干了 宿命传承 武侠之如云 无上最强套路系统 你不许死[末世] 我是邪神我最坏(扶她+百合) 棠下有良人 宦妃天下
关于霸婿凶猛入赘三年,龙城弃少方休在林家受尽屈辱,一朝龙虎得风云,从此登临九重天,欺我者,百倍奉还,辱我者,虽远必诛!...
堂堂二十一世纪毒医圣手再次睁开眼睛竟然像个落汤鸡一样被人扔在水中,差点被水呛死。独一针表示自从继承了独一针这个名字以来,还从来没有这么狼狈过。明明天赋异禀,惊才绝艳,却被人说是废物。经脉堵塞?不存在的。绿茶婊陷害?扇死她丫的。可是等她解决完经脉问题,收拾了绿茶婊,这突然出现在自家面前的红衣妖孽又是谁?小舞,我肚子好痛。你肚子痛就去厕所啊,抱着我干什么,喂,你丫脸往哪儿钻呢?!如果您喜欢神帝的小阎妻,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一曲荡气回肠的初恋,催生了两个草根家族的崛起。一群可爱的农家儿女,演绎了寒门成长兴盛的传奇。一句话简介这是一群古代农家娃儿走农村包围城市创立两个豪门的故事。新书日月同辉正上传。恳请新老书友支持。...
古穿今的静妃只想岁月静好vs五爷一心要拉静妃上天。静妃,曾经也算宠妃,皇帝死后她又活了五十年,没想到眼一闭一睁,成了十八岁的小姑娘。只是这姑娘太惨了点。静妃娘娘当务之急,得活下来。姜黼,一个活着的传奇,名门望族姜家又一位无冕之王。年仅二十八岁集中西医于大成,但医者不自医,算命的都说他活不过三十岁。姜五爷眼看要上天了,天上掉下个静妃娘娘。本书又名你就是我的命静妃娘娘静静的,我像乌龟还能再活八百年。姜五爷姑娘,醒醒,春天到了。如果您喜欢五爷又想静静了,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崇祯皇帝身处深宫,被人忽悠而吊死煤山。可如果他有窃听系统在手,能听到别人背后的议论,那还能亡国灭种么?好吧,崇祯皇帝还是穿越的,虽然已经是崇祯十一年末,可结果必定会改变!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我崇祯活这一世,大明必定中兴!(这是有系统加持的正经穿越历史文!)如果您喜欢崇祯窃听系统,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吴桂芳穿了。还自带一栋小楼。她本以为自己这样惨不到哪里去。可记忆中的那个她在告诉她,水灾旱灾,蝗灾雪灾,各种极端灾害,将纷至沓来。生存如此艰难,朝廷苛捐杂税,劳役兵役仍然不断。吴桂芳知道,一家人想要平安健康的活下去,真的很难。靠着她的聪明才智,和一家人的团结互助,她们总算是找到了生路,过上了安稳的小日子。如果您喜欢穿越之古代逃难记,别忘记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