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八节 宋代司法审判制度的法文化流布(第1页)

第八节宋代司法审判制度的法文化流布

《包公案》中所记述的百则案例故事,流传久远,民间口口相传与文人改编润色交相融合,可谓宋代社会民情的万花筒。从这些破案故事中,不仅可以看到清正廉明、刚直不阿的“包青天”形象,而且更从中可见包公如何对待每一个棘手、复杂的冤案,如何严谨、机智、负责“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办案态度。另外,从文本分析的视角,我们还可以从这些文学作品中解析出宋代的法律制度与法律文化,以及社会大众对法律的认知和普及程度。

一、折射了宋代司法制度和法律适用状况

难能可贵的是,《包公案》中的每一案例都较为详尽地铺陈了案情及破案的全过程,而且较为完整地呈现了告诉、侦查、庭审、质对、审判等具体流程,更可管窥诉状和判词的格式。这为今天我们剖析宋(明)代司法制度、诉讼制度、审判状况等提供了宝贵的参鉴。

譬如,第九十六则《扮戏》中,于庆塘状告杨善甫拐走儿媳刘仙英的诉状称:

“告为灭法奸拐事:婚姻万古大纲,法制一王令典。枭豪杨善甫盖都喇虎,猛气横飞,恃猗顿丘山之富,济林甫鬼蜮之奸。欺男雏懦,稔奸少妇刘仙英,贪淫不已。本月日三更时分,拐串奔隐远方,盗房赀一洗。痛身有媳如无媳,男有妻而无妻。恶妾如林如云,今又忽奸忽拐,地方不啻溱洧,风俗何殊郑卫?

上告。”

包公接状差人捉拿了被告杨善甫。杨善甫承认了与刘仙英的奸情,但拒不承认自己奸拐。所以也写了诉状:

“诉为捕风捉影谁凭谁据事:风马牛自不相及,秦越人岂得相关。浇俗靡靡,私交扰扰。庆媳仙英苟合贪欲,通情甚多。今月某夜,不知何人潜拐密藏,踪迹难觅。庆执仇谁为证佐?竟平白陷身无辜。且恶造指鹿为马之奸,捏画蛇添足之状。教猱升木,架空告害。台不劈冤,必遭栽陷。

上诉。”

分析上述首告状与上诉状格式,可以发现,二者有大体一致的规范。一是点出诉状的事态缘由,如“告为灭法奸拐事”“诉为捕风捉影谁凭谁据事”。二是简明扼要地描述案情事由经过,主要是相对客观的事实陈述。三是诉状注重文辞感染性的铺陈渲染,以期引发同情和官府重视。

与诉状呈现相对应的是,每个案例故事,都有相对完整的判词文本记录。由此,也提供了较为完整的“断罪如法”“断罪引律令格式”等的卷宗标本。如第四则《咬舌扣喉》包公判道:

“审得朱弘史,宦门辱子,黉序禽徒。当年与如芳相善,因庆新房,包藏淫欲。瞰夫被掳,于四年六月初八夜,藏入卧房,探听陈氏洗浴,恣意强奸,畏喊扣咽绝命。含舍诉冤于梦寐,飞霜落怨于台前。年月既侔,招详亦合。合拟大辟之诛,难逃枭首之律。其茂七、春香,填命虽谓无事,然私谋密策,终成祸胎,亦合发遣问流,以振风化。”

上述判词交待了案情各涉案人,又简要详实地叙述了案情原委经过,最后是按律判处,如“合拟大辟之诛,难逃枭首之律”“亦合发遣问流”。“合”字非常贴切地佐证了《宋刑统》断案依律令的要求。

二、折射了宋代官吏的基本法律素养状况

应当说,百则故事中有不少案件的初审知县敷衍草率,推理不详、心证不密,未按《宋刑统》所要求的“必先以情审察辞理,反覆参验,犹未能决,事须讯问者,立案同判,然后拷讯”,甚至有受贿、受财等,导致不少冤案,要等到包公巡行才得以平反昭雪。这从一个方面折射出当时的宋代,的确存在着因地方官吏草率办案、粗暴用刑造成大量冤假错案的事实。而对于玩忽职守、造成冤案的,朝廷的态度倒是比较严厉、明确,一经发现总要追究责任。如第六十四则《聿姓走东边》中,曹都宪用严刑拷打获得口供,造成冤案。等包公巡行发现纠正后,奏达朝廷,宋仁宗下旨:“原问狱官曹都宪并吏司决断不明,诬服冤枉,皆罢职为民。”

但另一方面,也有不少地方官吏能做到不轻信口供、不滥用拷讯手段,宁可列为“疑案”,上告或申报给上司,等包公巡察时再次复审,最终得到昭雪。如第七则《葛叶飘来》、第三十三则《乳臭不雕》、第三十四则《妓饰无异》等,都是有了口供承招,但事理逻辑有异,地方官也疑之,“暂时监系狱中,连年不决”,只等巡行复审。说明有的地方官吏,还是能秉持基本的法律精神,坚持自己的“疑罪”心证,体现出一定的职业素养和公正求实的职官态度。

从百则故事中可以发现,包公以及其他地方官吏审案,总体上除必须获取当事人、嫌疑人自己的口供证词之外,也还是重视物证、人证等其他相关证据链的。例如,如第六十四则《聿姓走东边》中,曹都宪轻信了好讼之人周氏之兄的诬告,“用严刑拷打,张汉终不肯诬服。曹令都官根究妇人首级。都官着人到岭上寻觅首级不得,便密地开一妇人坟墓,取出尸断其首级回报。曹再审勘,张汉如何肯招,受不过严刑,只得诬服,认做谋杀之情,监系狱中候决”。这里,曹都宪用了严刑,又听信了诬告,但面对主要涉案人张汉始终不肯诬服承招的情况,他也不得不要求找到具体物证,即妇人的首级。可见,物证的意识哪怕在昏官那也还是有的。

三、折射宋代民众的诉讼态度和法文化的普遍认知

相较明代,宋代的兴讼、好讼之风还没有后世那么盛行,讼师作为一个群体,也还没有那么发达。

一则在《宋刑统》中还没有专条单列,而在《大明律》卷第二十二“刑律五”之“诉讼”中即有“教唆词讼”条规定:“凡教唆词讼及为人作词状增减情罪诬告人者,与犯人同罪。若受雇诬告人者,与自诬告同。”

二则在《包公案》的百则故事中,出现讼师、好讼、聚讼的情节还相对较少,不像明代“三言二拍”故事以及清代《蓝公案》故事中那样比比皆是。但通过《包公案》也可以发现,在宋代,“好讼之人之事”开始有了苗头。如第六十四则《聿姓走东边》中,就是张汉妻子周氏探亲返家,在野外树林中失踪。周氏“其兄周立极是个好讼之人,即扭张汉赴告曹都宪,皆称张汉欲奸,嫂氏不从,恐回说知,故杀之以灭口”,结果造成一则冤案。

从百则故事中,可以看到当时的刑事案例,主要集中在男女私情、婚姻变故、贪财起意、生意往来等引起的谋杀案上。民众能第一时间到官府报案,而官府官吏也能第一时间受理。由于此百则案例,又主要突出的是冤案,从中可见普通百姓对朝廷、包公的巡察制度的期待。

当发生命案时,地方保甲和邻里能第一时间报官,同时也注意第一时间保护现场。如第四则《咬舌扣喉》中,发现陈氏在沐浴时被害,“口中出血,喉管血荫,袒身露体,不知从何致死”,族人和邻众中吴十四、吴兆升知道春香与张茂七平日私通,认定是他们所为,所以主动将春香锁扣,保护了现场。等春香丈夫程二次日赶回家,“众人将春香通奸同谋事情说知。程二即具状告县。知县接状后即行相验”。之后,吴十四、吴兆升还因为被张茂七反告诬陷,被知县“亦加刑法,各自争辩”。好在后来县官审问明白,“吴某二人事已明白,与他们无干”而“开豁邻族等众”。由此可知宋代民众作证意识与现场证据保存意识。

从案情中所涉的社会背景看,因生意往来引发的黑店家、黑船东谋财害命等凶案较普遍,可以想见宋时中原到江苏一带,商贸与水路的兴盛景象。还有一类是与寺庙僧人相关的强奸、私通等引发的凶杀案。如第一则《阿弥陀佛讲和》、第二则《观音菩萨托梦》、第十四则《烘衣》、第二十三则《杀假僧》、第二十四则《卖皂靴》、第三十一则《三宝殿》等,可以折射当年寺院兴盛,僧人众多而间或有行迹不端之人的情状。这从明代“三言二拍”等作品中也可见一斑。

四、折射《包公案》作者对宋明律令的专业熟稔程度

在百则公案故事中,每一则都有判词,或斩或流或徒或杖或罚或保或释,均各有所据,表明宋、明朝廷在法律知识普及方面所做的宣介和推行工作有一定的成效,也体现了中华传统法律思想根脉的传承性与一体性。

一则说明小说作者对律令格式等的熟稔。

二则作为明代人编撰出版的作品讲述的是北宋时期故事,所依据的律令及适用,总体上不出《宋刑统》所载。而《宋刑统》前承《唐律疏议》,后接《大明律》,大体一脉相承,只是有些微的不同。比如,对“和奸”和“强奸”奸情的判罚宋与明有所不同。宋代较宽松,而明代较严,但凡强奸案,不论是否发生命案,《大明律》处以极刑,而《宋刑统》则判徒流。如第八十三则《遗帕》,讲的就是恶徒赵嘉宾与李化龙、孙必豹合谋将曾氏轮奸,包公判道:三人“轮奸曾氏于山中。败坏纪纲,强奸不容于宽宥。毋勿首从,大辟用戒乎刁淫”。查《宋刑统》并未有死罪的判处规定,倒是《大明律》“刑律八”之“犯奸”条明确规定:“强奸者,绞。”可以推论,作者作为明人,是参考《大明律》下的判词。而其他多数案例的判词,大体贴合《宋刑统》的规定,从而折射出当时关于包公断案的民间传说与文人追记,总体上有着相当的“职业”水准,也印证了中华法律传统,关于刑律的典籍,从汉、魏、六朝到隋朝,较为繁杂,而到了唐律,才相对稳定完善。宋刑律承继了唐律传统,故宋朝从官吏、士人到普通百姓,对名例律、户婚律、职制律、贼盗律、斗讼律、讼律、诈伪律等北宋律令体系应是大体知悉的。也可以折射出当时民众的法律意识普及程度和法文化氛围。

三则说明《包公案》小说刊行的年代,当时的朝廷在法律制度和律令条文的宣介、推行方面,有一定的成效。如朱元璋本人是非常重视律令的推广和告知天下的。洪武三十五年刊行的《御制大明律序》中即称,“欲民畏而不犯,作大诰以昭示民间,使知所趋避,又有年矣。然法在有司,民不周知。特鯩六部、都察院官,将大诰内条目,撮其要略,附载于律。其递年一切榜文禁例,尽行革去。今后法司只依律与大诰议罪。”由此可见,明代对普法工作的极端重视。在《大明律》卷第三“吏律二”开首之“讲读律令”条,即规定“百司官吏务要熟读,讲明律意,剖决事务。每遇年终,在内从察院,在外从分巡御史、提刑按察司官,按治去处考校。若有不能讲解,不晓律意者,初犯罚俸钱一月,再犯笞四十附过,三犯于本衙门褫降叙用”。从本条规定可以发现,朝廷尤其重视中央到地方各级官员对律令的讲读和知晓,每年都要考试,检查对律令的熟稔程度。如果不能讲解,初犯罚薪金一个月,再犯就是要挨笞刑了。对官吏施用笞刑,可谓严法酷刑了。由此可以推论,明代官吏对司法制度和律令条文的把握还是较为普及的,这在明、清公案小说、“三言二拍”、笔记小说等中,都能得到一定的佐证。

超强保镖  [红楼]绛珠双生  王俊凯浅夏淡过花开时  顾少的天价新娘  我的未婚妻是主播  超级销售员  斗帝之上  小高调[娱乐圈]  昙花一一现  乍见之欢  羽毛球王子之梦远随风  枪王刀神  强宠小妻:邪性总裁深深爱  斩月  快穿后我渣了反派大佬  离宫记  腹黑校草:校花你归我  当时的月亮  姐弟不会谈恋爱  王俊凯半夏微凉,不成殇  

热门小说推荐
重生之我的倒插门前夫你别跑

重生之我的倒插门前夫你别跑

重生前,骆君言眼瞎心盲,把真心对自己好的男人伤得体无完肤,却把渣男当真爱,最后被坑得人财两失,还差点坐牢!重生后,骆君言决定痛改前非,手撕渣男小三,并且坚定的要死缠烂打去挽回她的倒插门儿前夫。只是俗话说得好,虐夫一时爽,追夫火葬场!原本温柔体贴,又细心的倒插门而绵羊先生,一个转身就成了身价百亿的冷情总裁。以至她千般套路,万分柔情,也难换回他从前对她的半分柔情眷恋。可她就要么放弃吗?当然不会!她一人上阵不行,那就两个人!三岁的小包子,聪明伶俐又可爱,只需当妈的一个眼神,立马飞扑上去抱大腿,爸爸两个字更是叫得既干脆又响亮。男人一张冷脸终于破功,一把将骆君言拽进房间,说要与她单独谈谈。小包子看着面前那道被无情关上的房门,双手一摊我是多余得了呗!如果您喜欢重生之我的倒插门前夫你别跑,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首席,嘴太挑

首席,嘴太挑

我是陆思笛,今年四岁。好吧,董小优只是拿人钱财替人相亲,却碰上一个史上年纪最小的相亲对象。长得倒是挺可口的。不过,我是来给自己相后妈的。所以,是替父相亲吗?爸爸是长...

全民养鲲进化

全民养鲲进化

关于全民养鲲进化末世降临,异种来袭。若想活命,唯有养鲲。当第一头鲲坠入地星,灾难由此开启。强大的外星异种,可怕的域外凶兽,狰狞的神秘古神。地星人民唯一的抵抗手段就是养鲲进化鲲,以鲲为武器。吞噬进化之路无穷尽,究竟谁能将鲲给进化到最终形态!覃某打麻将时操作失误,竟误打误撞进化出机械舰鲲!七岁小孩什么都不懂,竟然进化出暴食九头蛇!隔壁大叔本以为进化失败,结果没想到出现亡灵灾鲲!厉害了我的天!蓝觉炉火营地竟有人抓...

从武庚纪打开洪荒世界

从武庚纪打开洪荒世界

在星星有泪寒风凛凛的夜晚,鬼魅森林中,他苍白的脸上木无表情,对于周围无数的死亡眼神不闻不问,他乱舞狂刀屠神族铁血无双战圣王穷凶极恶杀神眼逆天而行斩玄冥纵横天下称霸王,然后开始大吃四方,并在美丽的幻岛随风起舞。ps本书前半部分是武庚纪世界,后半部分是洪荒世界。欢迎加入藍螢流光,QQ群号码1032945195如果您喜欢从武庚纪打开洪荒世界,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杀倭

杀倭

关于杀倭陆兵,三栖特种兵军官,意外回到大明嘉靖年间的浙东沿海地区杀倭抗敌,平定内乱,在功成名就之际,却不幸卷入宦海争斗,遭遇灭顶之灾,凭借着冷静的头脑和众多好友相助,时来运转,最终成为锦衣之王...

嫁给权臣后,女配被娇宠了

嫁给权臣后,女配被娇宠了

乔菁菁穿书了,穿成了书中权臣早年退婚的未婚妻。原主为了一个渣男,想与未婚夫退婚,为此还以死相逼,如愿嫁给渣男后,却落了一个凄惨的下场。乔菁菁不想步上原主的后尘,看着上门来解除婚约的优质男人,死活不肯退婚。如愿嫁给男人后,另一个烦恼,接踵而至。面对急于抱孙子的公婆,她有苦说不出。谁能想到看起来身体强壮健康的男人,竟有不为人知的隐疾?面对她的勾引,坐怀不乱不说,更是一点反应都没有。某日,她与男人商量不如我们去外面抱一个,谎称是我俩生的孩子?男人抬起眸,神色错愕地看着她,夫人为何有这样的想法?乔菁菁瞥了他一眼,隐晦提醒趁旁人还不知道夫君身体有恙,尽快抱养一个孩子,才是正途。男人良久没有说话,但俊脸却黑成了锅底,手指轻敲着桌面,让夫人误会,是为夫的不是。此后三年抱俩的乔菁菁大意了。...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