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四百二十四章
现在我写一写阳明湿热发黄证,首先,在阳明证中,如果身热汗出,是不会发黄的,为啥,是因为如果出汗,那热就不会郁在里面,如果单纯的瘀热在里,可以用调胃承气汤治疗,因为调胃承气汤中有大黄、芒硝两味药,大黄苦寒用以泄热通便,芒硝咸寒用以泄下除热。
造成阳明湿热发黄证的原因是湿热郁结、无法宣泄所致,如果发热汗出,即为热越,不能发黄。至于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就很好解释了,这是因为热欲外出,受湿邪阻隔不得而出,阳热上蒸,出现身无汗的情况,由于头是诸阳之会,阳热之气比较旺盛,所以有头出汗的情况,在这里我解释一下“但头汗出”中的这个“但”字,这字在这里不能解释为转折,而是做“只是、仅仅”解释比较恰当。
至于小便不利,也是由于湿热郁结,无法宣泄所致,小便和汗为同源,汗水同源嘛,有一本古集上对这知识点有详细论述,但我一时想不起是哪本古集,原文就不写了,但这知识点在临床中有很多情况下会表现出来,例如有些太阳证的病人吃了发汗的药,但身体不出汗,反而是小便增多,风、寒随小便而“出”,太阳证因此痊愈。这点在临床中要注意一下,一些医生在治疗太阳证时,看见病人服药后不出汗,就增加麻黄、桂枝等药的剂量,看似是一付麻黄汤,实质剂量或许接近或者已经达到了大青龙汤,服用后病人可能会出现“亡阳”的情况,所以在开了“发汗剂”后病人不出汗,医生可以询问一下病人的小便情况,小便增多,说明药已“中病”,勿需增加发汗药的剂量。
好了,证象就写到这了,我们写处方,根据处方再说证的话就比较清晰。
阳明湿热发黄证中的第一个处方是茵陈蒿汤,组成是“茵陈、栀子、大黄”这三味药,我们首先分析一下此处方的性,茵陈为微寒之药,栀子是寒药,大黄是寒药,三味药都是寒药,合方就是寒性处方,用在阳明湿热发黄证中,寒热是符合的,寒证用热药,热证用寒药嘛。
其次我们分析一下药物的味,茵陈是苦味的药、栀子是苦味的药,大黄也是苦味的药。三味皆是苦味,苦味的药能泄。中药材中,简单总结就是苦能泄、酸能收、甘能和、辛能散、咸能攻坚。
当年师父教我本草时,曾讲过关于药材进入人身体里面后的运行方向,苦能泄,在身体中由上向下行,酸能收,在身体中由外向内行,辛能散,在身体中由内向外行,甘能合,在身体中上下内外皆行,咸能软坚,在身体中是“横冲直撞”。
当然,这个知识点仅仅是我师父随口讲的,仅作参考。如果真要研究本草,我觉得值得推荐的书有汪昂(清)的《本草备要》、唐荣川(清)的《本草问答》、陈修圆(清)的《神农本草经读》,各位喜欢中医的读者可以研读一下。
好了,我们继续书接上文,茵陈蒿汤中的三味药皆是苦药,苦能泄,在这方里主要是泄利湿热。
三味药皆是苦寒药,性味相同,但具体方面还是有差别的,茵陈这味药主要入肝,行肝的生发之气,张隐庵(清)对这味药的讲解非常好,原文是“春三月,此为发陈,茵陈因旧苗而生成,盖因冬令水寒之气,而具阳春生发之机,……结热黄疸,得水寒之气,则内热自除也。”总结来说,茵陈冬天不死,受冬之寒气滋养,春天生苗,得春之生发之气,寒中带生发之机,正好与肝的生发之机相应。
阳明湿热发黄证正是湿热郁结于体内,上不得越,下不得泄,是典型的身体气机不畅,用茵陈正好能助肝生发,畅通身体气机的同时清利湿热,利胆退黄(肝胆互为表里嘛)。
栀子这味药唐荣川(清)在《本草问答》中这样解释,“栀子味苦象心包,故泄心包之火”,茵陈蒿汤中用栀子,主要是泄三焦之热,畅通三焦,心包与三焦互为表里嘛。
大黄这味药就简单了,此药味苦气又雄烈,走窜之力极强,放在此方中,既可以解腹满,也可以清腑中之热,通达上下。
茵陈行肝之生发之气,利胆退黄;栀子泄三焦之热,通达三焦;大黄清腑中之淤,通达上下。
苦味是焦苦之味,即是火味,所以皆能去湿,所以说茵陈、栀子、大黄这三味药合起来就是行肝之生发之气、畅达三焦,清腑通达上下,去湿去热退黄的方剂。
好了,茵陈蒿汤就写到这里,现在写栀子柏皮汤,栀子柏皮汤和茵陈篙汤在临床运用中最大的区别就是有无腹满、小便是否利。在发黄的基础上,有腹满兼小便不利的情况,用茵陈蒿汤,无腹满小便利、小便黄赤的情况,就用栀子柏皮汤。
栀子柏皮汤的组成也是三味,分别是栀子、炙甘草、黄柏,栀子清上焦(亦可写为三焦)之热,黄柏清下焦之热,炙甘草入中焦,通达上下二焦,此方中用炙甘草也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因为茵陈蒿汤中没有护中的药,属于是峻药,久服可损伤中气,但在栀子柏皮汤中,加了护中的炙甘草,药性就没有茵陈蒿汤峻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仲景先师在茵陈蒿汤后面附上栀子柏皮汤和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抛开这三个处方的侧重点不同之外还有深意的,因为针对“发黄证”在用药时,药不能间断,第一付药开始,就得一直服用到黄退为止,但茵陈蒿汤属于峻剂,久服会损伤中气,所以当茵陈蒿汤服用到病人腹满解除、小便当利后,就要及时更换处方成有护中补中之药的栀子柏皮汤。
假使病人身体发黄未退,出现了“感冒”的情况,不管是服用茵陈蒿汤还是栀子柏皮汤,一律改为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等“感冒”症状消退后,可根据病人的症状再次改用茵陈蒿汤或者栀子柏皮汤。
既然写到发黄证了,我再啰嗦几句,关于发黄证,陈嘉谟(明)在他的着作《本草蒙荃》中写的非常好,他是这样写的,“……发黄证分阳热、阴寒,阳黄热多,有湿有燥,湿黄加栀子大黄汤(参考茵陈蒿汤),燥黄加栀子橘皮汤(参考茵陈橘皮汤),如苗涝则湿黄,苗旱则燥黄,湿则泄之,燥则润之意也。阴黄寒多,只有一证,需加附子(参考茵陈附子汤)”。
发黄证按阴阳分,可分为阳黄和阴黄,再细分就是湿黄、燥黄和阴黄,这里的阳黄按照六经分类可以入到阳明证中,阴黄要入到少阴证或者厥阴证中。
至于阴黄的治疗,我在后文书中再写,看到这里,估计有些读者已经隐隐有头绪了,总结起来还就是那句话“寒证用热药,热证用寒药,寒热错杂寒热(药)并用”,这里最后的“寒热错杂寒热并用”这句话暂时先不做深的讲解,先明寒热,再辨“杂乱”嘛,等我这本书写完厥阴证后,再讲这句话时,大部分读者估计一点就懂了,所以说阴阳学说是中医学中的重中之重,提手不明阴阳,出口动手皆是错。
中医“形体医学”看似典籍浩如烟海,但抓住主干后就简单多了,我穷尽精力写这本书,最终的目的是再次回味一下我的前半生的基础上,能让部分中医爱好者通过看我这本书,懂得什么是中医,能抓住祖国医学的主干,那我也算微微报答了我师父半生的谆谆教导,百年之后我也有一丝丝脸面能见我的师父。
好了,阳明湿热发黄证写到这暂时告一段落,通篇阅读了一下,总觉得还是写的不太详细,颇有种肚里有万千知识,就是倒不出的感觉,如果需要补充的,我在下文中再写。我们故事继续。
从花卉市场出来后,我和李文惠兰回到了县上,我本想去找一下马叔,但我的身体依旧在发高烧,同时我后背感觉越来越木,如果此时有人用针扎一下我的后背,我估计都感觉不到疼。
回到师父家,赵宁正坐在院子苹果树下发呆,见我和李文惠兰走进来,忙起身对我问道:“你咋样了?”
我说道:“没事,我能有啥事啊。”
赵宁伸手准别摸我的头,我躲开并说道:“你就别大惊小怪了,我了解我的身体,根本就没啥问题,你和惠兰待会做点饭,吃完后你俩回市里吧,这几天你俩就一直住市里,等这边所有的事情结束后我给你俩打电话,你俩再回来。”
赵宁犹豫了一下,还是点了点头。
此刻,我为华夏守护神 重生:开局一个穷山沟三间老破小 江南孤雁 闪点计划 通灵算命师 吞噬星空之战斗就变强 每天饮酒赏乐,我成了千古一帝 吞噬古帝女主 大时代之巅 什么?让我上天找个仙子当媳妇 穿越:我把重生姐姐撩化了 心锁 魔界人的平淡日常 星际特工,黑衣人 凡人路途 强迫相拥 通史演义 离婚后,我开启了大佬模式 无妖噬地 海王前夫今天火葬场了吗?
当幻想侵入现实,当科技与人性碰撞,当世界面临抉择,当毁灭悄然到来注定要成为救世主的屌丝,那一日用笃定的语气教育世人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但好歹得先活下来,才能自称是人民群众的一员吧?如果您喜欢全球刷怪,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重生甜宠)前世,她被白莲花养姐洗脑,一心只想逃离他,最后落了个惨死的下场。一朝重生,她紧抱住金大腿,打死不松手。前世害过她的人,别着急,一个都休想逃!传闻,高冷矜贵的执行长大人,冷血洁癖不近人情,却有一个宠之如命的心头宝!助理执行长,少奶奶又和夫人吵起来了。执行长大人皱眉告诉我妈,让她别气我老婆。上次她们吵架,害得我老婆晚饭都没吃,我心疼。助理执行长,少夫人的角色被XXX给抢了。执行长大人霸气下令把她给我封杀!重生后的乔小姐忙着拍戏虐渣,一路火花带闪电。执行长大人忙着宠老婆,撒狗粮。如果您喜欢绯闻影后,官宣吧!,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神奇的医术令达官贵人们趋之若骛炽烈拳打得流氓痞子闻风丧胆霸道无耻的性格又让那些大小美女们又爱又恨好吧!我承认,我就是那个美貌又多才的神医方天!面对患者,本神医从来都是一视同仁的。...
重生过去畅想未来梦幻现实,再塑传奇人生!如果您喜欢小农民大明星,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这宁王妃慕容恩可是出了名的循规蹈矩,也不知怎的一失足竟摔成了精分戏精。时而刻板,时而机灵,时而温婉,时而霸气,把死水一般的王府生活,搅得是鸡飞蛋打啼笑皆非!王爷,今夜良辰美景佳人在怀,不如,把钱结一下呗?!王妃可是忘吃药了?怎么一谈钱就吃药,王爷,您讲点职业操守好不好?!本文纯属轻松消遣,切勿较真。如果您喜欢邪王宠成瘾精分王妃戏不停,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得毒王传承,练就绝世毒功持残血之剑,吞噬无尽强敌修炎武战诀,锤炼强霸战体。武中之尊,毒中之霸。左持魔刀,右执残剑,主宰天下,弑破寰宇!...